被誉为“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的董进宇博士在成都树德中学光华校区,为该校1000余名学生家长举办“怎样培养优秀孩子”的家庭教育讲座。“孩子有问题,100%都是家长有问题,”这是董进宇著名的论断。 董进宇说:“优秀学生与父母的亲子关系是正常的: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理解、体贴,家长无条件爱孩子,孩子也懂得感恩、信任;相反,如果亲子关系是扭曲的,父母对孩子居高临下、随意打骂、不交流、不信任,那家长越努力管孩子,孩子的毛病越多。”“孩子就像一棵树:树冠好比孩子的知识和技能;树干好比孩子的身体;树根则是孩子的心灵。”董进宇指出,知识和技能是需要专业的老师们去培育的,树干则是靠孩子自身发育成长;家长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树根的工作,就是要培养孩子健全、健康的心灵和品质,比如爱心、勇敢、善良、感恩、责任等
三四岁左右的孩子,开始会对自己的出处产生好奇,甚至经常追问:“我从哪里来的?”碰到类似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回答呢?我想大概不至于是“长大你就明白了”或“巫婆生的啦”,抑或“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吧”。如果你的答案真是如此,那可得改正了,因为此刻的他已需要你给他真实的答案,纵然他听不懂,也必须如实回答。 在此我想举一个有趣的例子:一位母亲曾在儿子问她:“我从哪里来?”的时候,急切地把自己早已准备好的一套知识告诉儿子。结果儿子竟马上接口说:“隔壁小化说他是从宜半来的,我是从哪里来的?” 这个故事也提醒父母在回答诸如“我从哪里来?”的疑惑时,一定要先明白孩子想知道的重点是什么,再一点一滴地随年龄而增添,避免操之过急,一口气说出一大堆孩子无法消化的理论。 在答复的技巧
这边你心急火燎,那边慢腾腾、慢腾腾,当急先锋遭遇慢郎中,你需要见招拆招: 如果你家是天生的慢郎中 无论做任何事都是慢吞吞的,老是跟不上?e人的速度,起床、穿衣、穿鞋、收玩具等,总是拖三落四,那怕大人发脾?庖沧霾豢臁 天生如此的慢宝宝对事物常常表?出畏缩、害怕、害羞沉默,且不愿意与别人互动。 见招拆招 这一类宝宝处事磨蹭,是因为性格使然,所以要想从根源上改变这类宝宝磨蹭的习惯是不现实的。但爸爸妈妈一定要坚持给予宝宝帮助与鼓励,不要嘲笑宝宝的慢,而是对他的每一点进步予以最大的表场,从而激发宝宝做事加快速度。 他(她)可不是慢宝宝 做事并不每件都落后于别的宝宝,仔细观察发现,这类宝宝通常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或有较大诱惑时做事动作较快,若所做或将做的事是他不情愿的,动作就变得慢吞吞。 查找原因 1、注意力
问:我的孩子今年5岁,前几天,我从幼儿园接他回家,到家后发现孩子的小书包里装着一只玩具熊,是他背着老师偷偷从幼儿园里拿回来的。问他为什么要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他回答说喜欢小熊,想让小熊和自己一起回家。第二天,我把小熊交给老师,并向老师说明了情况。没想到,下午接孩子回来后,孩子哭个不停,说老师说他是个小偷,小朋友们也叫他小偷。看着孩子那难过的样子,我心里也不好受,您说,孩子的这种行为能算偷吗? 答:首先,我要对幼儿园老师的作法表示遗憾。她不分清红皂白就给孩子扣上一项“小偷”的帽子,这种作法所带来的伤害比孩子本身拿玩具回家要严重的多。这种践踏人格的指责,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对他今后性格的发展产生极坏的影响。 作为家长或老师,当你第一次发现孩子拿别人的东西时,一定要弄清楚原因后再下结论。有的孩子有时会把误认为是自己的东西拿回家,比如一块有图案的手绢,玩
1.享受“不受限制”的快乐 为了让孩子们能应付挑战,家长常常用各种各样的活动控制他们自己的时间表。但孩子需要带着想象力尽情地玩耍,需要时间去抓昆虫、打雪仗、看蚂蚁搬家等。按照孩子自己的步伐去探索世界的活动,更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快乐。 2.具体地表扬孩子 当孩子做好一件事或掌握了一种技能的时候,家长不要总是简单地说“做得不错”,而要具体地指出他们的成功,比如,“今天你给奶奶捶了背,真让妈妈高兴。”具体的表扬会让孩子产生更大的满足。 3.和孩子一起运动 和孩子一起骑车、一起打球……这些活动不但能增进孩子的健康,更能让孩子笑口常开。好的身体状况有利于让儿童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观。 4.高兴就大声笑出来 笑出来,对家长和孩子的健康都有好处,这丝毫不会让家长丧失威信。让家中充满笑声,并经常给孩子一个拥抱,这些都是最好
一天去幼儿园接女儿月月,看见她们幼儿园的李佳浩和王雪卫在拥抱,这时,只听见坐在旁边的月月叫起来:“两个男的是不可以拥抱的,应该是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才可以拥抱。”我看了看月月,月月更起劲了:“我是在人家结婚时看见的。”两个男孩也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是好朋友,为什么不可以呢?”于是,三双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希望我有个公正的说法。 其实,三个孩子的说法都是有“依据”的,只是站的角度不同而已。于是我说,月月说的是大人中表达男女相爱的方式,而李佳浩和王雪卫说的是小朋友间的友好表示方式,都没有错。我表示赞成用拥抱的方式来表达小朋友间的友谊。李佳浩和王雪卫高兴得又一次拥抱起来。 现在的孩子受到多方面影响,在感情表达上,学会了比较外露的表达方式——拥抱。我觉得这没有违背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只要孩子双方都理解、都
您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是否时常会感到“牛头不对马嘴”,原本是关心孩子,可是他却不领情;想说点知心话,却发现孩子心不在焉……其实,孩子在与家长沟通时是有选择性的,如果您无法开启他的心扉,自然也就无法正确地与他进行交流,好话未必能起到好作用。 关心话语:简练说 场景与假设 1.您送孩子去上学,出门前,边给他整理衣服边叮嘱他:“乐乐,路上要小心,过马路时要等绿灯,遇到生人别随便搭腔,遇到什么困难,记得找警察……”可您的孩子却头也不抬:“妈妈,您真烦人,每天都讲这一套!” 2.您去学校接女儿回家,一路上,边给她擦汗边关切地问:“苗苗,在学校听话吗?有没有人欺负你?还记得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吗?”结果,女儿给您的回答却是:“妈妈,我的耳朵都要起茧了!” 事实与结果 在这样的交流与沟通中,您越来越无法理解
据墨西哥《宇宙报》日前报道,加拿大约克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发现,3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嫉妒心理。 从事儿童心理和智力发育研究的玛丽亚·莱赫斯特带领的专家小组对50名3个月、6个月和9个月大的婴儿进行了4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母亲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人时(如聊天或其他形式的互动),婴儿通常会蹬腿和发出不满的叫声。 在前3个实验中,研究员在婴儿面前喝水,盯着婴儿看,和婴儿母亲说话但母亲没有回答,都未引起婴儿明显的不安。但在第四个实验中,婴儿母亲开始与研究员对话并不时发出笑声,此时,婴儿表现出生气的样子,开始在座位上翻转身体,同时嘴里发出急促而愤怒的声音。
多动症儿童长大以后会怎样呢?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如果说多动症不是一种病,只是神经发育比较慢,长大以后可以自然痊愈,和无多动症的儿童完全一样,那么,对多动症的预防治疗就没有必要了。如果预后有明显影响,那么应该加强多动症的防治工作,尽可能防止不离后果的发生。 不少学者对多动症儿童进行了长期观察研究,所得结论大致相似,发现有半数以上多动症儿童的一些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任性等可以持续到成人。青年时可表现为学业荒废、攻击性、反社会行为、社会适应不良、情感幼稚、缺乏自尊、斗殴等;成年时出现焦虑、自尊心差、人格障碍(特别是反社会人格)、酗酒、挥霍浪费、人际关系紧张、职业多变、缺乏成就,甚至犯罪等。这些攻击和反社会行为、严重多动和冲动、智力较低、社会经济状况不良,以及酗酒,挥霍等因素是造成消极后果的根源。当然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也不用因此而恐惧。要认识
最新研究证明,儿童情绪不稳与饮食有关。 饮食中含钙量少钙有抑制脑神经兴奋的作用,脑神经有充足的钙,容易保持情绪稳定,缺钙则会情绪不安,易激怒、周身无力。 饮食糖分过量食甜点、饮料,使体内血糖升高,为了降低血糖,胰脏必须分泌大量胰岛素,引起副肾素分泌过剩,从而引起烦躁、发怒、情绪不稳。 B族维生素缺乏糖分摄入过多,要变成热量,必须消耗B族维生素。如果饮食B族维生素缺乏,就会造成精神亢奋,情绪失控。 维生素C缺乏精神经常紧张要消耗维生素C,饮食维生素C不足,脑神经机能就会降低,也会产生情绪不稳。
处于花季的少年儿童应该充满欢笑与喜悦,但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心理压力过早地降临到他们的身上。他们要面对过重的学业负担、升学的巨大压力,以至于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各种心理偏差或疾病的发生。但许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认为孩子身体强壮没有什么疾病就是健康,即便学习上出现什么问题也与身体状况无关。 其实,孩子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只有同时具备了健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才能称得上是健康。所以,即便孩子看上去身强体壮,如果连续6个月以上出现下列情况,家长则要及时为孩子进行心理咨询: 一、虽然智力正常,但存在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行为异常(如说谎、逃学、小偷小摸)等特征,则有可能属于多动症。这种情况以男孩子居多,一般约为女孩子的4~9倍。 二、对学校过分恐惧,想方设法找各种借口逃学,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个时期奠定基础,如果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为此,专家提醒,培养儿童心理健康,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要过分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和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的恐吓孩子
专家们深信,父母务必认真对待小孩子的所作所为。父母的抚育和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一个人的性格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要看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以及在什么样的老师指导下学习和发展,若是父母、老师和社会的友人给予正确健全的身体力行的影响,其未来的发展走向就比较乐观,反之亦然。 3~6岁是孩子塑造孩子性格最关键的阶段,年轻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长为一个乐观、自信、开朗的人,而这些性格的形成,是需要父母的正确培养的。诸如害羞沉默这些性格也需要父母在孩子三岁前帮助孩子纠正。 以下的几个信号是提醒父母们对孩子要进行帮助和干预了。 一.害羞 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家的时候,孩子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来了生人,孩子就好像变了个人。最尴尬的情形莫过于
依照宝宝的出生日期之尾数,可以知道您的宝宝是那种色彩的孩子,例如:您的宝宝是十月三十一日出生,则其天使色彩为一号:黄色小孩。 1号,黄色小孩 黄色小孩的个性明亮有朝气,非常喜欢引人注意,因此,每次都很喜欢成为一个产业的代言人,每到一个地方总爱发号施令,希望能有人注意到他们的存在。所以,敏感脆弱的个性,很需要被理解与包容。黄色小孩最适合的职业就是公关代言人或是旅游、餐饮等行业,他们喜欢代人发言的个性,喜欢由自己掌握,最需要的就是舞台,因此,这类孩子可以培养他们表达自我意见,成为自己的主人。 2号,蓝色小孩 蓝色小孩最需要的就是大人的信任。对他们来说,自己也因为被信任,而信任自我。这类孩子最适合从事安定的工作,像是公务员,或是有专业训练的人员,像是律师、会计师、老师等。对他们来说,若是能够启发孩子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这类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