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个参考项了解孩子个性
    9个参考项了解孩子个性

      你了解孩子吗?或许还只是对他一知半解,下面我们帮你列出一参考项,帮助你对孩子的个性有更好的理解。   活动量:他是一刻不停地奔跑还是会静静地停下来闻闻花香;   规律性:他每天都会在接近的时间里吃饭、睡觉,还是很少让你有规律可循;   趋避性:他十分乐于接受新鲜口味,还是对无论见过多少次的邻居依然躲躲闪闪;   适应能力:他到了奶奶家依旧能够平稳入睡还是只能适应自己的小床?   情绪:你每天上班后他都高高兴兴地迎接你还是一见你就会哭闹一通?   持久性:他可以长时间集中精神于你们的游戏,直到你说“我们该结束了”,还是很容易受到其他人和事物的影响。   反应强度:他对陌生人无论喜恶都反应强烈,还是即使受到轻微伤害依然保持微笑与安静?   敏感程度:他可以马上分辨出你更换了奶粉的品牌,还是即使尿裤已经厚厚地也没有什么不适?   注意

  • 儿童撒谎的心理治疗
    儿童撒谎的心理治疗

      很多家长对孩子有撒谎的现象感到生气和苦恼,特别是对明显的说谎和死不承认的说谎尤其恼火。  孩子为什么说谎?──他们说谎有时是由于不让他们说真话。有些家长常以打、骂等惩罚手段来对待孩子的错误。一个孩子打破了一个花瓶,妈妈回家后,就原原本本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妈妈,可妈妈一听珍爱的花瓶被打破了,很恼火,把孩子狠狠地训斥了一通。从此,孩子遇到类似的情况。为了逃避惩罚,就采取说谎来保护自己。  想让孩子避免说谎,父母不但要听得进孩子令人高心的真心话,也听得进令人伤心的真心话。  孩子的感情体验无论是积极的、消极的,或是矛盾的,都不应该鼓励他按照父母的意愿来说,而应该按照孩子自己的体验去说。例如,孩子生病时,不想服药,家长骗他说药不苦;不想打针,家长骗他说打针不痛。这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什么印象呢?那就是可以用说谎的方法欺骗别

  • 抚爱宝宝一千次都无妨
    抚爱宝宝一千次都无妨

    婴儿没有办法知道别人爱他,除非以具体的方式对他表示这份爱,也就是抱抱他、摇他、抚爱他、对他说话并唱歌。      专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以铁丝给幼猴做了一个妈妈模型,并且装置上了奶瓶,幼猴们虽然得到了足够的营养,但是这个猴妈妈从来不会抚爱它,实验结果显示,这些小猴子长大后都成为社会性十分不佳的大猴子:他们无法和同类异性配对,并且表现出十分诡异的态度。      在某些死寂无聊的环境中养育出来的孩子,或多或少在心理上都有些障碍。因此顺其自然地抱抱孩子吧,轻轻摇他,唱歌给他听,跟他戏耍,如果你想拥抱他,亲他一千次都无妨,不会宠坏孩子的,因为这样,才能让他知道有人深爱着他。

  • 讲故事培养孩子的自信
    讲故事培养孩子的自信

    “春天,百亩林里有很多的三叶草,小熊和小猪想找四片叶子的三叶草,找了好久也没发现,小熊有点烦了,他对小猪说:我的肚子咕咕叫了,我们还是先吃点蜂蜜吧。小猪说:好吧。他俩就坐下来吃蜂蜜了……”恬恬妈妈走进女儿房间时,恬恬手里拿着一本《小熊维尼画册》,背对着房门自言自语,但她讲的绝不是书里的内容,而是根据书中的人物,自己编的故事,她很擅长于此。听到妈妈进来,恬恬戛然而止,不好意思地说:“妈妈你别听!”   其实,妈妈经常鼓励恬恬自己讲故事,可她为什么不愿意让别人听呢?不仅如此,幼儿园老师也不止一次地说,恬恬在班里也不肯主动举手发言,老师越是用目光暗示,她越是把头埋得更低。万不得以非说不可的时候,一定是面红耳赤、结结巴巴、虎头蛇尾般地草草结束赶紧落座,其实那些简单的问题她知道得一清二楚。   专家建议恬恬妈妈,最好回想一下,自己过去

  •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什么病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什么病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有以下表现: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时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过去搂人一下,然后自己就走了,好像拍人、揪人不是为了找人联系而只是一个动作,或者说只存在一个接触的形式,而无接触人的内容和目的。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

  • 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十个策略
    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十个策略

    21世纪将是一个发展迅速的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在这重要的历史阶段,如果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栋梁,也是对人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现在不少的家长,付出的努力,往往和效果不成正比。常听到不少人说:现 在的事真怪了!为了孩子的成长,老师急病了,家长急疯了,唯独孩子自己反而不着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可能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家长不仅对未来的社会的需要不了解,不善于抓住培养孩子的关键内容,尤其是培养的方法不恰当。  后来,我们注意到,也有的孩子虽然年龄不大,但是比较自觉。早上,自己按时起床,洗漱的同时,捎带手还能把全家的早点热了;放学回家,自己抓紧时间完成作业……于是,我们经常注意向这些家长请教,时间长了,发现这些家长共同的

  • 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婴幼儿心理健康
    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婴幼儿心理健康

      情绪是人的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人们一般将喜悦、愉快等情绪称之为积极情绪或良好情绪,而将忿怒、哀伤、惊怕、恐惧等情绪称之为消极情绪或不良情绪。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喜悦、愉快的情绪能明显于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反之,恐惧、悲伤等情绪会危害其身体健康。情绪为什么会影响人的健康?许多心理学家对此作过不少研究。例如,有人对于情绪和消化功能的关系作实验,证明人在进餐时情绪愉快,能使胃液分泌增多,食欲增强。相反,进餐时情绪恐惧不安,会抑制胃液分泌,而使人不思进食。美国有位学者把同一窝生的两只羊羔,安排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喂养,唯一不同的是,一只羊羔身旁拴了一只狼。狼虽然碰不到羊羔,但羊羔随时可以看见狼。另一只羊羔的身旁没有拴狼。不久,前者由于情绪恐惧而不愿进食,日益消瘦而死亡,后者

  • 儿童任性的心理治疗
    儿童任性的心理治疗

    儿童任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环境是导致儿童产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长不加约束,放纵教育的结果。 一般说来,儿童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许多事情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多少都有点任性。但是,孩子的任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必要从心理上加以纠正。如有的家长说,“我们孩子有一次闹脾气,偏要我和丈夫都陪在他身边,不让我们离开一步。到做饭的时候,也不让我们做饭,总之是不让我们做任何事。直到他情绪好了,才允许我们干家务。”这个儿童就可以被认为有任性心理症结。 &nbs

  • 儿童性早熟,花儿咋都开得这么早?
    儿童性早熟,花儿咋都开得这么早?

    走过去的都不是问题,还没走过去的就会有许多问题,对于现在的家长而言,家里7、8岁的女孩子男孩子出现早期性发育征兆时,都会忍不住焦虑相互问询:我的孩子这样发育正常吗?     ■ 什么是儿童的性早熟?     目前,青春期提前是世界性的趋势,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性发育普遍提前,性早熟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多,已经成为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而女孩发生性早熟又较男孩多4~5倍。     那么,什么是性早熟呢?     医学专家认为,女孩8岁以前,男孩9岁以前,出现与年龄不相应的第二性征,如周期性阴道流血、乳房增大、阴毛腋毛生长等,并伴有体格发育,如身高、体重、骨骼的增长的现象,就叫性早熟。     正确认识性早熟: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     真性性早熟又叫完全性早熟,

  • 孩子心里的那点小秘密
    孩子心里的那点小秘密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孩子也不例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的秘密发展的过程吧!   0~3岁:没有秘密   3岁之前,孩子一直活在与父母等抚养者依赖、共生的世界里,总是把自己与别人的想法、体验混在一起。他们尚未建立“自我”,因而也没有秘密可言。   3~4岁:秘密萌芽   在3岁左右,孩子开始明确意识到自我和客观世界的分离,逐渐学会用“我”来称呼自己。他能意识到有些事情自己很清楚,而其他人却并不知情,“这是只属于我的东西”,于是秘密出现了,这是一个全新的天地,是他的内心世界。当然,这时的孩子对于要保守秘密还是公开秘密毫无意识。   4~5岁:感受秘密   这个时候,孩子开始隐约感觉到秘密的含义,但依然不了解它真正的内涵和本质,所以,只能说孩子发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仅此而已。如果问一个5岁的孩子什么叫做秘密,他

  • 孩子健康心理十不要
    孩子健康心理十不要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呢?父母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孩子。   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十不要”   1、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

  • 你的孩子有隐形压力吗
    你的孩子有隐形压力吗

    5月,树叶青青麦未黄,年仅12岁的山西临钢小学5年级女生恬恬(化名),留下一份“压力太大”的绝笔后,自缢身亡。记者日前走进这个家庭时,恬恬的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心神几近崩溃,一个幸福家庭的天空已然坍塌。究竟有什么“太大”的压力,竟让一个花季少年如此不能承受?   孩子的心灵更需要关爱   恬恬就读的是临汾钢铁集团的子弟学校,无论师资水平还是学校环境,在当地都是不错的。学校平时十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3年级起就开设电脑和外语课,还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1997年,学校就制定了“减轻学生负担”的规章,设立了“知心姐姐”信箱,解答学生的疑惑。恬恬的同学也反映,如今老师布置的作业比以前少多了。成绩优秀的学生每天只要花半个多小时就能完成,成绩一般的学生也不过一个多小时,作业负担并不

  • 家庭冷暴力引发孩子心理问题
    家庭冷暴力引发孩子心理问题

    昨天,东莞庄先生带着孩子来到医院,他的孩子上课时经常无缘无故地大叫,品行怪异,经心理医生诊断,孩子患有品行障碍,而罪魁祸首正是“冷暴力”。   “冷暴力”对孩子潜在的危害,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据统计,今年以来,多位孩子家长到医院求诊,他们的孩子遭遇“冷暴力”,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   医生表示,到医院接受治疗的,都受到较严重的“冷暴力”伤害,“现在体罚孩子的行为确实少了,但在教育过程中,一些老师和家长却采取不理睬、疏远、隔离等‘冷暴力’对待方式,给孩子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   主角:11岁学生   行为:上课乱叫   昨天,庄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过去一直很正常,但是最近,老师却告诉家长,孩子经常在上课时“哦、哇!”乱叫,导致学校课堂无法正常教学。   庄先生回忆

  • 你知道婴儿也有心理问题吗
    你知道婴儿也有心理问题吗

    出生几十天的婴儿也会患心理病,你信吗?日前,一对年轻夫妇抱着出生仅49天的婴儿来到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抱怨自己孩子喂饱后总是哭闹不止,不知如何是好。结果医生的诊断让这对父母大吃一惊:孩子已有患心理病。    婴儿也有心理病   原来这位年轻母亲为了尽快恢复产前体型,孩子未满月就为她找了个小保姆照料,自己什么也不管,连晚上睡觉也是让孩子跟着小保姆。孩子得不到母爱、人之初的情感交流和依偎父母怀中的乐趣,因而以哭闹"抗议"。医生忠告,父母对婴儿的情感需要熟视无睹,孩子是很容易引发心理疾患的。    时下,因父母无视关爱和教育不当等原因,引发学龄前儿童的心理

  • 4岁孩子为什么爱撒谎”
    4岁孩子为什么爱撒谎”

    问:我的孩子今年4岁了。一次他有点肚子疼,我送他去幼儿园时,就对老师讲,室外活动先不让他参加了。不料,过了几天,老师讲,你家孩子会自己‘请假’了。他自己跟老师说肚子又疼了,不想参加室外跳绳活动了。事实上,他那一天好好的。我一听十分生气,这么小就学会说谎骗人,那还得了!听说三四岁的孩子特别喜欢说瞎话。我很担心,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爱说谎的习惯,那可如何是好?  答:有许多做父母的都发现,孩子到了三四岁时,特别爱编瞎话。父母怕孩子染上说谎的恶习,因此很着急。  其实,这是孩子三四岁左右时特有的现象。孩子撒谎有多种情况,作为家长要细心分辨。  有的是无意撒谎,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由于年龄的关系,对事物反映的精确性较差。我们成人由于有一定的知识经验作基础,所以对事物的属性就能抓得比较准,能够客观的反映事物。而幼儿感受器官的发展还

  • 别在孩子前夸别家小孩
    别在孩子前夸别家小孩

    爸爸妈妈总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更谈不上什么自尊心,其实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十分珍视自我。众人皆知,国人以谦虚为美德,有些年轻父母总是喜欢在自己孩子面前随随便便夸奖别人家的孩子。   邻居一位年轻妈妈一次随随便便地说:“啊!你家小妹妹真可爱,真乖,不像我家乐乐吵吵闹闹,只会淘气,让人心烦。”在一旁的乐乐瞪大了眼睛怯声声地说:“妈妈我乖”,不料妈妈却大声说:“乖什么乖,就知道淘气烦人,一边去!”过了几天,人们发现乐乐变了,天真活泼的乐乐看到妈妈回来,躲在椅子后面不敢往前去。妈妈说:“乐乐过来亲亲妈妈!”乐乐小心翼翼地亲亲妈妈后竟然冒出一句:“妈妈我乖,你别心烦。”所有在场的人听了都大吃一惊。   小东的爸爸请几位哥们儿来家吃饭,几杯酒下肚几个人夸起谁家儿子如何如何,谁家女儿如何如何。这位爸爸不在意地说:“我特喜欢儿子,我家小东要变成儿子,我就乐得跳楼

  • 七妙招让宝贝不再自卑
    七妙招让宝贝不再自卑

      1、改变形象法   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具备服饰保守,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特点。从改变服饰、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便是改变他们的心态,克服自卑心理的一条捷径。据国外最近的实验显示,人在举重的时候如果大声喊叫,就能多使出15%的力量,举起更重的杠铃。 实验同时还证实,昂首阔步的举止以及整洁大方的打扮也能提高自己的信心。因此,专家认为,家长对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应特别注意教育他们改变自己的形象:穿整洁大方的服装,讲话爽快,走路昂首阔步等等。   2、语言暗示法   语言是思想的表露。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因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用“你聪明!”“你一定行!”之类的积极语言为孩子打气,或是在此基础上,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一句鼓舞斗志的话,每天上学之前都念上几遍,在语言暗示后再满怀信心地去上学。   3、预演胜利法   

  • 儿童孤独症的教育和治疗
    儿童孤独症的教育和治疗

    儿童孤独症的治疗采用以教育和训练为主、药物为辅的办法。在教育或训练过程中有三个原则:①对孩子行为宽容和理解;②异常行为的改变和变更;③特别能力的发现、培养和转化。训练应该以家庭为中心,同时注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办日间训练和教育机构,在对患儿训练的同时,也向家长传播有关知识,是目前孤独症教育和治疗的主要措施。   结构化教育   结构化教育是由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建立的一套专门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方法,是在欧美国家获得最高评价的孤独症训练课程。该方法主要针对孤独症儿童在语言、交流、以及感知觉运动等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核心是增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对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该课程根据孤独症儿童能力和行为的特点设计个体化的训练内容;训练内容包含儿童模仿、粗细运动、知觉能力、认知、手眼协调、语言理解和表达、生活自理、社交以及

  • 杰出人物的童年心理特征
    杰出人物的童年心理特征

    每个孩子都与他人不同,都有杰出的潜质,妈妈们要仔细观察,说不定现代的爱因斯坦与居里夫人就是你的孩子呢。海外学者通过对历史上各方面的俊杰的研究,总结出了杰出人物的童年所具备的心理特征,发现他们具有以下方面的特点。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中的90%以上的人都具有很高的智力,他们求知欲强,爱提出各方面的问题,爱出风头,喜欢标新立异。他们中的75%的人早熟,即在智力方面已超过智龄,他们的共同点是讲求道德,有批判观念,直爽诚实,严肃认真,善于说理,更善于阅读、写作和满足同学们的需要。他们中几乎90%的人具有顽强的性格,具有向往伟大成就的顽强毅力和志向。起码有75%的人是勤恳的劳动者,有扎实果断、善于独处的特点。他们热爱劳动,富于表达,开诚布公、擅长区别相似的事物,身体健康,朝气蓬勃,对亲人和同龄人体贴入微。他们兴趣广泛,并能在几个方面取得显著的成就。他们喜欢寻求一些复

  • 重视缺损家庭幼儿的心理健康-婴幼儿心理健康
    重视缺损家庭幼儿的心理健康-婴幼儿心理健康

      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摇篮。双亲俱在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条件。缺父或缺母的家庭,对儿童身心发展往往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儿童心灵遭受创伤,严重的会使儿童精神偏异,危害终生。因此,家长和教师都要重视缺损家庭儿童的心理卫生,要了解缺损家庭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儿童进行教育引导,使他们能与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地成长。   缺损家庭与父母双全的家庭不同。缺损家庭的儿童同父母双全家庭的儿童相比,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育缺损家庭的儿童,除了用一般的教育方法之外,还应该采用一些特殊的措施和方法。教育缺损家庭儿童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给儿童充分的爱抚。家庭的亲人与幼儿园老师都要给缺损家庭的儿童更多的爱护,以补偿孩子失去的爱,使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得以愈合,使他们身心健康。父母给孩子的爱是真挚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