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我们许多家长缺少发现,缺少培养的方法,而使“天才”与自己的孩子擦肩而过。 但是不适当的教育,会抹杀孩子的聪慧,而不适当的表达方式,也会让孩子一蹶不振. 一些儿童心理专家最近在调查中发现,孩子最感恐惧的是家长会对他们说出如下的话: 1、“傻瓜、没用的东西。” 2、“你简直是个废物。” 3、“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情。” 4、“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5、“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6、“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 7、“求求你别再这样做好吗?” 8、“你若考了一百分,我就给你买……” 9、“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3岁的小孩就能认识500多个字,完全是好事吗?记者日前采访小学教师以及有关教育专家了解到,幼儿入学前识字,有利亦有弊。 前天吃过早饭后,家住万盛园的孙先生就把自己3岁的儿子从玩具前“哄”到书房识字。据他介绍,他很早就教儿子识字了,现在他儿子已经能认识500多个字,他颇为自豪。但是他也注意到,最近几周,儿子一看到他教识字就厌烦得不得了,学习过程中始终东张西望、手脚乱动,一上午下来也学不会几个字。孙先生为教孩子识字,也被折腾得不轻。 这样的情景在现在一些家庭中并不少见。据一项调查显示,90%的孩子在入学前都有一定识字量。很多家长都抱有这样的想法:让孩子在学前识字,提前打下一定的基础,这样上学后就能够比别的孩子更有优势。用他们的话说,“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实际情况又如何呢?我市某
父母工作忙碌,将孩子送到寄宿幼儿园上“全托”不失为一种选择。曙光幼儿园园长杨红表示,全托有利有弊,既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但情感交流减少,也会影响亲子关系。 全托宝宝周一至周五都在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穿衣、洗漱、吃饭,甚至大一点的宝宝连叠被等均需自己做,因此他们的自理能力很强,不需成人过多帮助。同时,远离父母温暖的怀抱,幼儿本能地减少了求助、依赖的意识,独立自主的能力显著提高。 全托生活还可促进宝宝的合作能力,使之与小朋友关系融洽。在年龄相仿的群体中学习、生活,能可以让孩子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接纳别人,关心集体,培养合作共事能力。 但宝宝全托后与父母没有充足时间交流感情,亲子关系短期内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次,孩子获得信息渠道单一,信息量也不如日托宝宝丰富。 杨红园长提
要上幼儿园了,这对于宝宝来说是件大事,对于爸爸妈妈来说更是件大事情。可是从未离开过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的宝宝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吗?宝宝初次进幼儿园并不是什么特别恐怖的事情,宝宝是否适应幼儿园,就看家长是否能够正确对待。 和宝宝一起做好充分准备 宝宝上幼儿园习惯不习惯,他喜欢不喜欢幼儿园,最关键的就在于有没有给宝宝做好充分的准备。干园长说,这个准备包括心理方面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也包括作息时间方面的准备,做好这些方面的准备,一般宝宝就能顺利过渡到幼儿园生活。 这些事情爸爸妈妈一定要做 心理准备 一、带孩子到附近的幼儿园参观一下。带宝宝在幼儿园的户外场地玩耍,告诉宝宝,这将是你要去的幼儿园,这里一切都很好,有很多玩具,还有很多的小朋友。这样可以缓解宝宝对陌生环境的焦虑感,他对一切都熟悉的话,就不会太焦虑,也更容易进入幼
上幼儿园是孩子走入社会的第一步,没有了家人的呵护,孩子能适应吗?很多家长反映,他们最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发生意外、受到欺负,他们想知道幼儿园到底有没有安全隐患,孩子容易出现什么问题,作为家长,他们能做些什么。为此,我们特意选编了几段文章,希望对家长有帮助。 孩子在幼儿园一待就是一整天,这让很多家长担心:老师对孩子好不好?孩子和小朋友能友好相处吗?记者最近走访了几家幼儿园和一些家长,发现问题还真不少。 问题一:憋尿。朵朵妈妈告诉记者:“我女儿今年3岁,上幼儿园小班。最近我发现,孩子在幼儿园不愿上厕所。每天下班来接她的时候,我都看着她夹着两条腿走路,憋得不行了。她说,因为班上有个小朋友上厕所的时间太长,遭到了老师的‘批评’,所以她就害怕了,宁可忍着也不去。这样下去,孩子还不得憋出病来?” 北京五色土幼儿园园长田玉玲说,孩子出现憋尿的情况,幼儿园的
老师对儿童的学习成绩的影响作用较大,有时甚至影响儿童的一生。儿童在学龄前,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是主要的,儿童对父母较为依恋,常常把爸爸、妈妈挂在口头上。儿童上学后,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往往超过了家庭,儿童常常把老师所讲的话当做自己的座右铭。许多老师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或献身精神,常会给学生以终身难忘的影响。一个优秀的教师会引导学生对某一学科发生浓厚的兴趣,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及卓有成就的社会学家,在回忆往事时,常会提起自己之所以对所从事的这门科学有兴趣、有成就,主要是在学生时期受到了某位老师“启蒙’’的影响。学生对老师产生好印象之后,不但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有兴趣,甚至对他的日常行为特点也会进行模仿,老师对学生的才能如果认为有些苗头,也会有意无意的在这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并流露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社会性交往越来越频繁,经常会出现一些争执、对抗、冲突等纠纷现象,不少家长和老师担心它会严重阻碍幼儿的正常交往,其实,“孩子打架”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只要引导得好,可以助其成长…… 据媒体报道,每年幼儿园都有不少幼儿间出现纠纷而导致意外事故的新闻,轻的则皮外伤,重的则致残,好胜心强的孩子“手下不留情”,直至伤害对方。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都有相应的责任。 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基本是集体活动,幼儿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于是演变成争执、吵闹甚至打架。从个体特点而言,出现纠纷,除了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和道德知识贫乏,心智不成熟外,还有以下的原因:一、逞
宝宝一天天长大着,从第一次发音模糊地叫出爸爸妈妈,到自己拿汤匙吃饭,从天天躺摇篮到匍匐前进,这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给家人带来无比的喜悦。然而,随之而来的“坏习惯”也让妈妈们苦恼不已。专家提醒家长,有些习惯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妈妈只需引导即可。 “坏习惯”一:用手抓饭 一岁左右的宝宝经常用手抓饭吃,很多家长会立即制止这种“不规矩”的行为。其实宝宝用手抓饭不仅可以增加他们对食物的熟悉度,逐渐培养他们对食物的兴趣,还能避免宝宝长大后养成挑食的坏习惯。吃饭和读书都是需要慢慢培养兴趣的,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接触食物的颜色、形状和特质吧。 贴士: ○妈妈们要做的就是把宝宝的手洗干净,让他们自由地发挥吧。 ○值得注意的是,像花生粒、爆米花、小豆子之类圆而坚硬的食物不能让宝宝抓食,避免卡在喉咙里。 “坏习惯”二:吃手指 宝宝四五个月的
进入学前期以后,儿童逐渐产生了各种道德感,如同情、互助、尊敬、羡慕、义务感、羞愧感、自豪感、友谊感等等。 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3岁后,随着儿童交往的发展,成人不断对儿童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他们逐渐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感也逐渐发展起来。 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感很肤浅、易变,往往是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起;学前中期儿童已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会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中班儿童常向老师“告状”,就是由道德感而激发的;学前晚期儿童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行为的对与错,有了比较稳定的认识。 移情是对他人情绪情
给孩子选书,书的纸张颜色、光泽度、色彩、画面都非常重要,因为这些要素会影响孩子的视力。 纸张不能太白 用白色纸张印制的书刊外观很漂亮,印刷非常精致,但读起来眼睛却很容易疲劳。 不管是看书还是看电视,对比度太强都对视力有不良影响。纸张过白,一是会增加颜色的对比度,二是反射光线过强,会过度刺激视觉神经,容易引起视觉疲劳。看电视为什么要开灯,就是要减小对比度。如果图书纸张看上去十分刺眼,或者看了不到10分钟眼睛就感觉累了,那纸张颜色肯定是不合适的。 反光不能太强
宝宝进幼儿园不久,很快就学会了“崭新”的说话方式,“NO”。孩子说第一声“NO”时,母亲会觉得很逗,因为孩子有“思想”了。 但母亲不久便被孩子那声声的“NO”弄烦了!因为孩子对她的命令和要求,一律说“NO”,孩童在向大人的权威挑战。幼儿专家认为,幼童这种反应是正常的,关键在于,大人如何改变和防止孩童说“NO”的逆反心理。 技巧1 直接说出理由 一个初进幼儿园的孩子,吃完午餐,想出去运动场玩乐。他指着外面说:“我想玩。”我如果说:“不可以!现在你要去睡觉,不能出去玩。”孩子除了知道老师不同意外,也学了一次“不”的用法。所以,回答应是:“吃完饭后,就要准备睡觉。我们下午才能出去玩。”从这个没有“不行”字眼的回答,孩子懂得了“我现在不可以出去玩”的意思。 技巧2 &nb
全托——指得是幼儿全天候的,24小时生活在幼儿园中。全托与日托的区别不仅仅是时间的延长,其带给孩子的生活体验和感受是与日托完全不同的。我曾担任过全托班的老师,一到放学家长来接的时间,其他孩子陆续回家了,而全托的孩子也陆续由各个班的老师交到我的手里,面对我这名较为陌生的老师,孩子的情绪反应、行为表现也是各不相同。 镜头一:个性独立的牛牛很快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了新朋友,他自己搬好小椅子,拿出水果请老师帮忙削皮,边吃边和同伴交流动画片的一些情节。他会主动地将自己的食物与大家分享,吃完零食就招呼同伴开始游戏、搭积木。睡前他会按照妈妈的关照准备好明天的换洗衣物,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他对妈妈说,还是幼儿园好,不用练钢琴,还可以搭积木和看动画片。 镜头二:凯昕也是个大班的孩子,每次他都是默默的来到全托班,安静地吃完他的一份水果和零食,然后做到一边安静的看书
你了解孩子吗?或许还只是对他一知半解,下面我们帮你列出一参考项,帮助你对孩子的个性有更好的理解。 活动量:他是一刻不停地奔跑还是会静静地停下来闻闻花香; 规律性:他每天都会在接近的时间里吃饭、睡觉,还是很少让你有规律可循; 趋避性:他十分乐于接受新鲜口味,还是对无论见过多少次的邻居依然躲躲闪闪; 适应能力:他到了奶奶家依旧能够平稳入睡还是只能适应自己的小床? 情绪:你每天上班后他都高高兴兴地迎接你还是一见你就会哭闹一通? 持久性:他可以长时间集中精神于你们的游戏,直到你说“我们该结束了”,还是很容易受到其他人和事物的影响。 反应强度:他对陌生人无论喜恶都反应强烈,还是即使受到轻微伤害依然保持微笑与安静? 敏感程度:他可以马上分辨出你更换了奶粉的品牌,还是即使
宝宝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怀抱,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初期不适应是意料中的事。事前多做些准备, 可帮宝宝尽快投入幼儿园的生活.。 准备一:让宝宝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妈妈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 1.带宝宝参观幼儿园——让宝宝了解并熟悉幼儿园的环境。 2.谈论上幼儿园的事——经常跟宝宝提起“宝贝,要上幼儿园了
事件回顾: 上周末,五岁的洋洋和妈妈在客厅玩积木,洋洋正在用积木搭一座高高的塔,妈妈看着快到做饭的时间了,就提醒洋洋,“洋洋,妈妈要去做饭了,一会儿,你自己再搭会儿积木,就去看会儿书,等妈妈做完饭再陪你玩。 洋洋正玩得高兴,听妈妈这么一说,马上大叫起来:“不行,妈妈要陪我玩。”“妈妈要去做饭,你不吃饭了吗?”“那也不行!”洋洋说着,开始大哭起来。妈妈也生气了,“我不是跟你说做完饭再陪你玩吗,你怎么听不懂话呢?哭,哭,你哭吧,你就使劲地哭吧!”妈妈说完,气哼哼地走了。洋洋索性坐地板上放声大哭起来。妈妈就是想不通,这个孩子怎么听不懂大人的话呢?怎么越说哭得越厉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乐观是一种“迷人”的性格特征。他经过长期的研究及跟踪调查发现,乐观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乐观能使人对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产生免疫力;乐观能使人的身体更加健康;乐观的人更容易与周围的人保持融洽的关系;乐观的人更容易获得家庭的幸福和事业的成功。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想把这种“迷人元素”潜移默化地注入到宝贝的性格中,就要首先让宝贝保持快乐情绪。因此,了解宝贝情绪和情感的特点,就显得必不可少了。 婴幼儿的情绪、情感特点主要有以下3点: 1、易变性 俗话说:“宝贝的脸,像6月的天”。他们的性情极不稳定,常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当宝贝情绪不好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诱导他们把目标转移到感兴趣的事物上,使他们的情绪变得愉快起来。
侄女在日本读完大学后,就在横滨定居、结婚、生儿育女。早就听说她两个孩子才艺出众,只是尚未亲眼目睹。日前她们全家来沪探亲,我心想,这次见面时一定要孩子当众展示展示。这天上午九时许,我到哥哥家里。一进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正蹲在地上,手拿抹布使劲地擦着地板,他那敦实而灵活的身躯不紧不慢地向前移动,红润略带酱色的脸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竟叫小客人干这?”我说。 哥哥、嫂嫂和侄女迎了出来,连忙解释说:“不不不,是小亮亮自己要这样做的。” 原来这两天钟点工生病请假,小家伙就自告奋勇取而代之。抹布洗了一次又一次,餐桌下、橱柜边、沙发旁,近四十平方米客厅的每个角落,都被他仔仔细细地擦得一尘不染。和我们聊天的侄女,只是在旁略加指点,偶尔为他擦去脸上的汗水。 “小女儿呢?还在睡?”我问侄女。 侄女正要回答
帮孩子选择一个好的幼儿园可以父母的一个重大任务。而在选择托儿所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安全。 记住以下的指南去找一个你的孩子会觉得舒服的托儿所: 照看 ·孩子们是否一直都有人在照看着,即使是在他们睡觉的时候? ·这些照看的老师会怎样管教孩子? 洗手和换尿片 ·是不是托幼的所有老师和孩子们都会经常洗手,特别是在吃饭前、如厕后和换尿片后? ·存放尿片的地方是不是干净的? ·更换后的尿片是否得到妥善处理? ·托管的老师在更换尿片后有没有彻底清洁和消毒? 提示: 手部应该用肥皂等清洗保持十秒以上,然后用清水洗干净在吹干。 园长素质 ·园长在幼儿教育专业方面是否具有文凭? ·园长是否有两年以上的幼儿教育托管经验? ·园长是否知道孩子的成长和学习需要什么? 托管老师素质 ·托管老师是否有一年以上的托管经
“现在孩子缺什么”,相信这个问题会让许多家长好好思考一番。是啊,不愁吃,不愁穿,各种玩具一大堆,大人围着孩子转,还缺什么呢? 孩子真的是啥都不缺了吗? 其实不然,孩子不知不觉中,却多了很多的坏脾气和坏毛病,比如自私、暴躁、挑食、不爱学习、说脏话、爱动、注意力不集中、不听话、爱打架等等不好的习惯和性格。许多孩子缺乏责任心、独立性、自信心、分享和爱心。 教育专家认为,现在的孩子最缺乏的是情商教育。 当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往往重视智力的投资和开发,却忽视了情商对孩子的影响。如今的孩子智商普遍提高了,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一代比一代更聪明的同时,孩子的情感和社会技能却在急剧下降。造成大多数孩子缺乏责任感、自信心、独立性、分享和爱心等
儿童上课走神就是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在学习上的一种表现。主要表现为:上课不专心听讲,稍有动静就东张西望,人在教室心已经到外面去了。注意力不集中常常是导致儿童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导致儿童上课走神的原因是:(1)神经系统发育迟缓:注意力等心理活动的基础是神经活动。神经系统成熟的延迟和大脑功能失调,都有可能导致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为上课时爱走神。(2)个体差异:儿童的气质特征受遗传影响,有的儿童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做事常有始无终;而另外一些孩子则很有耐心,兴趣专一,喜欢安静。所以,针对儿童的气质特征,老师可以为他多创造一些合理的活动机会,这才是预防儿童上课走神的一个好办法。比如在一节课中间,这种孩子出现坐不住及走神的现象时,老师可以讲一个笑话,或者叫坐不住的孩子起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