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向自己学习 曹钢: “身教胜于言传”。家长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同时,也可以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榜样。比如,每逢孩子战胜一次挫折,家长就可以指导孩子把事情记录下来。这样,当孩子以后面临挫折时,家长就可以提醒他看看这些记录,向自己学习。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做孩子的“顾问”,教给孩子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但最后还应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并实施。 理性评价孩子 睿思妈妈:心理学上,有种被称为“孔雀心态”的现象也正是如此。这些孩子通常比较争强好胜,非得事事都争第一,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联想到很多人在遭遇挫折时一蹶不振,甚至以自杀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事不宜迟。 作为家长,要抓住有利的时机,让孩子正视挫折。
有一位名人说过: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这是说,大自然天天都有变化,每天的日出日落千姿百态,各不相同。那么人呢?孩子呢?北方有句民间俗语:不见孩子子,只见衣服小。今天与昨天相比,孩子是“新”的,他的生理、心理、智能、品格天天都在发展变化。每过几个月,家长都会感觉到孩子的个子长高了。然而,父母们在教育培养孩子时,往往又忘记了孩子的其他变化,说的是几年不变的内容,采用的是几年不变的方式。孩子已经听得厌烦了,父母还是天天喋喋不休的老一套。这样,教育效果会好吗?还有句民间俗语: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长不大。这是父母的一种心理定势,须知,家长的心理定势,是不利于教育孩子的。 我们来分析两个例子。 例一:一位做奶奶的打电话给笔者,说她的小孙女上了小学,两周以后变得浮躁、不踏实了。原来,孙女从 4岁学钢琴,每天固定时间练习,进步很快,而且每天还有认字、学
孩子, 妈妈好享受和你在一起的时光。你给了妈妈数不清的快乐,教会了妈妈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给了妈妈人生进步的最大动力。所以,妈妈感谢你! 但是,妈妈现在希望我们俩也能享受不在一起的日子。 妈妈知道,你好满足我们一家三口亲亲热热的气氛,可是爸爸妈妈有时也需要适当的空间能呼吸一下别样的空气,而你有时也告诉我们,你想住校,和亲密的小伙伴一起度过游戏的时间。 妈妈理解,你独立地与老师和班里的兄弟姐妹相处,给了你妈妈所不能给你的成长养分和体验,爸爸妈妈也在这个时间里经历着自己的人生,但我们都在成长。 妈妈体会到,多了一个晚上的分别让我们彼此有更深的思念和牵挂,妈妈觉得接你回家的时间段好幸福。 妈妈庆幸,在爸爸事业顺利的阶段里,你来到我们中间,使妈妈能够全天候地陪伴你3年的幸福时光。而今,在我们的家需要妈妈撑起时,妈妈挺身而出,也让我们的家过
孩子的降生是件非常神奇的事情。 绝大多数父母在孩子刚出生时,都会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这种体验非常复杂,也非常朦胧,甚至可以说是含混不清。我们一方面觉得自己的生命正在延续,一方面又会觉得,孩子,整个就是一个未知数! 因为是一个未知数,所以他的成长就包含着无限的可能。当你的手里小心地捧着这颗健康的“种子”时,你能说清楚它将来会长成什么样吗?不知道!所以,孩子的出生给我们带来的幸福,不光是因为孩子有着健康、白嫩的身体,更因为他为这个家庭、为父母带来了无限憧憬和期望。 在这之后,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父母培育期望、验证期望的过程。 孩子会不会长得健康活泼、英俊漂亮?会的;孩子会不会养成完美的个性,既勇猛刚毅又富于涵养,甚至还有一点腼腆?会的;孩子会不会学到很多东西,既多才多艺又有一个不错的工作?同样会的……
人类--尤其是孩童,在面对新情境和陌生人时,往往会显得腼腆、容易受惊、胆怯、犹豫或过分沉默默,可能就是一般所谓的敏感 害羞是使人偏于极端地关心别人对其看法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逃避人与情境,以免受到任何潜在批评,同时亦会保持低侧面的行为反应,不敢抬头、挺胸地面对他人,以避免引起注意。 四、过分专注自己 典型害羞者,一向很顾虑自己,处处放不开,很难专注在任何工作上。最极端的是:不能接受游戏、跳舞、比赛或任何社会活动上的欢愉。这种人无论参与、抑或旁观,通常都过于担忧别人对他的印象。 五、自我价值感低 害羞孩子最大特征是自我价值感很低,常感自卑,也就是说害羞孩子往往缺乏自尊。当他有失败情形时,
你若是认为,宝宝学习语言是从开口叫“妈妈”那一刻才开始,那就错了!事实上,宝宝从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起,就已经开始了语言发展的历程。 爸爸妈妈多半很在意宝宝是不是“会说话”,却忽略了在宝宝学会说话前所应该发展的沟通能力。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能听到一些声音,出生后7个月左右,听觉便已发育得很好。因此在呱呱坠地之后,宝宝便开始透过“听”话学习语言。 从语言的发展进程上来看,宝宝能理解、听得懂的语汇,比他实际说出的语汇至少多出3~5倍。你可以先提供给宝宝足够的视觉与听觉刺激,例如将看到的事物和正在做的事情,不断地讲给他听,让宝宝能在脑中连结语言和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语言储备。 对于0~3岁的宝宝,比起说话能力本身,非语言的沟通能力,如哭、肢体动作,或是眼神、手势等反而更为重要
你了解孩子吗?或许还只是对他一知半解,下面我们帮你列出一参考项,帮助你对孩子的个性有更好的理解。 活动量:他是一刻不停地奔跑还是会静静地停下来闻闻花香; 规律性:他每天都会在接近的时间里吃饭、睡觉,还是很少让你有规律可循; 趋避性:他十分乐于接受新鲜口味,还是对无论见过多少次的邻居依然躲躲闪闪; 适应能力:他到了奶奶家依旧能够平稳入睡还是只能适应自己的小床? 情绪:你每天上班后他都高高兴兴地迎接你还是一见你就会哭闹一通? 持久性:他可以长时间集中精神于你们的游戏,直到你说“我们该结束了”,还是很容易受到其他人和事物的影响。 反应强度:他对陌生人无论喜恶都反应强烈,还是即使受到轻微伤害依然保持微笑与安静? 敏感程度:他可以马上分辨出你更换了奶粉的品牌,还是即使尿裤已经厚厚地也没有什么不适? 注意
1 编写一本旅行杂志。带上些活页纸和活页夹或螺旋式书箍,一盒蜡笔或水彩笔。与孩子一起将旅途中的新鲜事和风景记下或画下来,划出你所经过地区的地图草图,加上些解说词,然后放入活页夹或以螺旋式书箍装订起来。2 带一本好的歌本,领着孩子一起唱。记住一些有诗情画意的歌词,试着让孩子背诵。3 与孩子进行泡泡糖吹泡大赛,看谁吹得泡大。当然要注意不要让泡泡糖粘到车内设施上。4 教孩子认识机动车车牌。各行政区都有各自的车牌号,看谁记的车牌号多。5 带一根小绳,与孩子一起做手工翻绳游戏。6 带上磁性棋盘,教孩子学下棋,比如象棋、国际象棋、跳棋、围棋等。7 让孩子猜猜看,一共经过了多少个城镇或行政区划,走行了多少公里,距目的地还有多少公里。这时还可以教孩子认识地图,从地图上找到当前所在地以及行走方向、目的地的方向和距离。8 
有些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比一般同龄的孩子要聪明,所以喜欢买一些超过这个年龄段的玩具。专家告诫,在给孩子买玩具之前,首先应当考虑玩具的安全性,而不是所谓的“超前益智”作用。 专家表示,如果将适合大年龄儿童玩的玩具给尚且年幼的儿童玩,有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意外事故。据统计,在儿童玩具意外伤害中,最常见的是因吞入玩具部件而引起窒息。喜欢将小部件放入嘴里是多数3岁以下儿童的习惯,与聪明与否并无关系。一个智力很出众的3岁儿童照样会毫无分辨地将不合适的东西放入嘴中,甚至吞下。 家长在购买玩具时,首先应看玩具上的警示,是否适合孩子。对于那些没有任何警示标志的玩具,购买者需用常识判断。对0—3岁的孩子,不要给他们买很小的球类玩具、带尖头或有锋利边际的玩具。此外,有些玩具的固定部件由于时间玩久了也会发生松动。家长应该经常检查玩具是否有破损、是否有固定小部件可能会掉
什么是最好的成绩? 什么是最好的成绩?看到这个问题,大部分人会马上回答:“当然是100分,如果满分是150分,当然是150分,反正得满分就是最好的成绩。”可是你知道吗?世界上还有人不同意你的看法,他们说:“相对自己有了进步,就是最好的成绩!” 我的女儿刚到英国读书时,地区教育部门安排了一位中国人帮助她学习课堂英语,这位老师叫梁乔,在英国居住了将近10年。梁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听课,把英文翻译成中文,建立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我曾在电话里对她说:“我的女儿英语跟不上,可每天回到家,不是到外面散步,就是和邻居日本小女孩玩。新到一个语言环境,还得上新的课程,她怎么一点不努力?不着急?我说话,她听不进去,请你帮帮我,告诉她,回家多查字典,多背英语单词。”梁老师一听,立即说:“不行!不行!在英国从来
我国当前社会里,绝大多数年轻的母亲正在就业,很少有时间完整地陪伴他们的孩子度过婴儿时期。而孩子的祖父母多数正处于退休赋闲之中。由于我国的传统,有不少家庭是三代同堂,客观上构成了祖父母主要或配合照顾婴儿的情况。 这种家庭如果处理好关系,可以发挥祖父母和父母的各自优势,从而更加有利于婴儿的早期发展。 祖父母有丰富的育儿经验,而且由于血缘关系,他们从心底里热爱自己的第三代,他们对孩子的热爱不亚于父母。 但爷爷和奶奶毕竟是老人,行动上趋向于迟缓,他们安静少动的倾向与孩子好动的天性相矛盾。 有的爷爷和奶奶思想趋于保守,在教养方法上与现代年轻父母有所不同。 如在教育方法上趋向于宽容不严格,常常替代孩子做了本应孩子自己完成的事,给予过度的保护行为,包办代替过多,容易使孩子产生依赖性,生活自理能力差。 但爷爷奶奶有足够时间与孩子在情绪上进行交
在这里提醒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首先不要把自己的需要强加给孩子。大部分父母在给孩子提要求时,很少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求,经常不和孩子商量,就替孩子做出决定。逼得孩子只有采取极端的方法来抗争... 妈妈追逼孩子假期去读补习班,孩子威胁妈妈再让上学就跳楼 咋让孩子与家长不“顶牛” 12岁男孩儿因不愿参加假期补课,被妈妈追赶后爬上楼顶以跳楼相威胁,幸被消防官兵救下。孩子与家长“顶牛”现象谁之过? 孩子威胁妈妈再让补习就跳楼 国庆期间,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名12岁小男孩儿,因不愿参加妈妈给他报的假期补习班,被愤怒的妈妈一路追赶,小男孩儿索性一口气爬上一座四层楼的房顶,并以跳楼威胁妈妈,在消防官兵赶来救援时极不配合,几次欲跳楼,最终幸被消防官兵救下。 缘何
孩子用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进行清楚的表达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而且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都不是完全一样的。你的孩子在快满周岁时可能会很快从呀呀学语阶段向开口说话阶段转变;或许你的孩子是在快满两周岁时才能够清楚地用语言交流。这两种方式都是使孩子成为语言交流者的正常合适的途径。无论孩子的学习方式如何,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开口说话,那就是说出孩子每天常接触到的物品的名称。这样做,即使孩子是显得不太注意,但要相信他是都接受的。只要孩子没有任何语言发展延缓症状出现。那你就坚持已见,继续说。孩子很快会应答的。 “语言绝对是发展智力和社交能力的核心因素” ——生育问题专家 伯顿·L.怀特 说话得不到对方的反应?对有的父母来说,对婴儿说话是世界上最天经地义的事情。他们会漫无边际地说着邻居头上戴着的帽子和冰淇淋货车上播放着的歌曲。而对于有的父母而言,
很多家长对孩子有撒谎的现象感到生气和苦恼,特别是对明显的说谎和死不承认的说谎尤其恼火。 孩子为什么说谎?──他们说谎有时是由于不让他们说真话。有些家长常以打、骂等惩罚手段来对待孩子的错误。一个孩子打破了一个花瓶,妈妈回家后,就原原本本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妈妈,可妈妈一听珍爱的花瓶被打破了,很恼火,把孩子狠狠地训斥了一通。从此,孩子遇到类似的情况。为了逃避惩罚,就采取说谎来保护自己。 想让孩子避免说谎,父母不但要听得进孩子令人高心的真心话,也听得进令人伤心的真心话。 孩子的感情体验无论是积极的、消极的,或是矛盾的,都不应该鼓励他按照父母的意愿来说,而应该按照孩子自己的体验去说。例如,孩子生病时,不想服药,家长骗他说药不苦;不想打针,家长骗他说打针不痛。这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什么印象呢?那就是可以用说谎的方法欺骗别
波兰儿童心理学家加林娜?菲利普立克对儿童的想象力论述道:“想象力的发育是与思维和记忆的开发,以及孩子的情绪和心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在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想象力,作为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如果没有想象力,我们的生活将毫无乐趣可言。如果一个人的想象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不但不能成为诗人、小说家、画家、发明家,也不能成为科学家、建筑师、好的法官,甚至很难做出有创造性的成就,因为创造力的根源就是想象。 孩子经常会有一些奇怪的想法和念头,这些想法也许看起来很荒唐,甚至不着边际,但这是孩子创造性的体现,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绝好机会。父母应该赏识和鼓励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如果父母认为孩子的怪念头是在胡闹而阻止和训斥孩
场景: “妈妈,给我巧克力!”玩得满头大汗的林林跑回家里,对妈妈说。 “下楼的时候不是刚吃过吗?再吃牙会坏的。”妈妈不同意。 “我就要,就要!”林林跺着脚嚷起来。 “闹!再闹你爸爸回来又该揍你了。” 妈妈虽这么说,还是从盒子里取了一块巧克力递给他。不料林林嫌少,把巧克力一摔,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妈妈无奈地将整个糖盒送到他面前,林林这才破涕为笑,抓了一大把跑出去了。妈妈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唉,这孩子,总是这么任性。 分析: 林林是奶奶带大的。从小被视若掌上明珠,有求必应。林林想买什么玩具,爸爸妈妈说不买,爷爷奶奶就掏钱。一来二去,林林有主意了,说他他就闹,有时一闹一两个小时,他爸为此没少揍他,可好像也不起什么作用。 由此可看出,林林的任性、固执同成人的溺爱放纵以及教育不一致有关。任性的孩子,长大了就可能发展为刚愎自用、钻牛角尖的人,很
婴儿没有办法知道别人爱他,除非以具体的方式对他表示这份爱,也就是抱抱他、摇他、抚爱他、对他说话并唱歌。 专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以铁丝给幼猴做了一个妈妈模型,并且装置上了奶瓶,幼猴们虽然得到了足够的营养,但是这个猴妈妈从来不会抚爱它,实验结果显示,这些小猴子长大后都成为社会性十分不佳的大猴子:他们无法和同类异性配对,并且表现出十分诡异的态度。 在某些死寂无聊的环境中养育出来的孩子,或多或少在心理上都有些障碍。因此顺其自然地抱抱孩子吧,轻轻摇他,唱歌给他听,跟他戏耍,如果你想拥抱他,亲他一千次都无妨,不会宠坏孩子的,因为这样,才能让他知道有人深爱着他。
“春天,百亩林里有很多的三叶草,小熊和小猪想找四片叶子的三叶草,找了好久也没发现,小熊有点烦了,他对小猪说:我的肚子咕咕叫了,我们还是先吃点蜂蜜吧。小猪说:好吧。他俩就坐下来吃蜂蜜了……”恬恬妈妈走进女儿房间时,恬恬手里拿着一本《小熊维尼画册》,背对着房门自言自语,但她讲的绝不是书里的内容,而是根据书中的人物,自己编的故事,她很擅长于此。听到妈妈进来,恬恬戛然而止,不好意思地说:“妈妈你别听!” 其实,妈妈经常鼓励恬恬自己讲故事,可她为什么不愿意让别人听呢?不仅如此,幼儿园老师也不止一次地说,恬恬在班里也不肯主动举手发言,老师越是用目光暗示,她越是把头埋得更低。万不得以非说不可的时候,一定是面红耳赤、结结巴巴、虎头蛇尾般地草草结束赶紧落座,其实那些简单的问题她知道得一清二楚。 专家建议恬恬妈妈,最好回想一下,自己过去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有以下表现: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时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过去搂人一下,然后自己就走了,好像拍人、揪人不是为了找人联系而只是一个动作,或者说只存在一个接触的形式,而无接触人的内容和目的。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
孩子“粗心”的问题令许多家长十分头疼。家长赵女士说,自己的儿子读小学二年级,平时成绩挺好的,可一到考试的时候,他就犯马虎粗心的毛病。赵女士想知道应该怎样引导爱马虎的孩子。 诊断家长认识有“误区” 不少家长对孩子粗心的认知有一些误区。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不是他学习不努力,而是他的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除了少部分孩子是因为性格、习惯等因素造成马虎之外,大部分孩子之所以马虎是因为对所做的功课不熟练。有研究表明,如果对习题特别生疏反而不易马虎;特别熟练时也不易马虎。只有半生不熟的情况下才容易出现马虎现象,乍一看挺简单,思想上麻痹了,就容易出错。 建议学会自检纠正马虎 对于如何纠正孩子马虎的问题,家长首先要解决的是自己对孩子的大
入园入托
教育
性格心理
智力开发
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