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孩子能让你欢笑、让人幸福、让你操心,也能让你——抓狂!没错,那个粉嘟嘟、嫩乎乎的小天使,随时会变成一个让你的心理承受考验的“小魔鬼”,就像那个叫做“星之助”的小男生。问题随之而来,除了像蜡笔小新的妈妈一样尖叫,我们当家长的还能做些什么呢? 我眼睁睁地看着他在地板上蹲下尿了之后,自己从容而镇定地用手划拉尿,当我明白了之后,他满足地抬起头冲我笑笑! “玩尿”也很开心啊! 一次,在外面玩,看到和骋骋同样大小的孩子用手划拉自已的尿,我惊奇地瞪大双眼,赶紧拉起他的手,不料,男孩子妈妈却不慌不忙地说,没事,我们经常这样。当时我还庆幸,幸好骋骋没这习惯! 真是没想到啊,几天之后,苗头出现了,骋骋开始一尿完,就赶紧用脚去踩踩自己的尿,而且踩得越响越高兴,不管此时他的小脚丫子上是不是穿上了鞋。你想拉住他但往往拉不住,
有人说,大城市里的孩子最“可怜”了,因为他们感受不到四季的变化,看不见真正的山川草原和蓝天白云。他们对昼夜的理解只是天色的明暗而不是日月的交替,他们对四季的感觉只是衣服的增减而不是大自然的变化。以致许多孩子长大以后回忆起童年和少年时代,除了读书、考试和升学,极少涉及到大自然。 而所谓难以忘怀的快乐往事,也不过是过年的压岁钱、游戏机和麦当劳之类的模糊印象。因此,要让孩子们知道世界并不只是由水泥地、高楼大厦、电视机和人类组成的,知识并不只属于书本,那么就带孩子旅游去吧! 国内外的儿童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经过实验发现:大城市的孩子感知能力很低。一位小学教师曾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带学生们去春游,那天阳光明媚、春风拂面,鸟儿在树林里啁啾,溪水在脚边淙淙。她问学生们:刚才是什么东西的声音?你们看见小溪在哪里?今天有风吗?结果多半学生的回答是“不知道。”
孩子们总有些奇奇怪怪,甚至不可理喻的坏习惯,乱咬人就是其中之一。不过,细究起来,这些行为是有因可循的。 宝宝咬人最常见的原因是长牙,因为“咬”这个动作能缓解他们出牙期间的牙床酸痛、发痒等不适。因此,你应该给孩子准备一些磨牙棒、牙胶或软的毛巾放在手边,作为磨牙之用。12个月以内的宝宝正处于“口欲期”,嘴比手指要敏感得多,所以“咬”也成了他们探索世界的方法之一。对他们来说,不管是咬人,还是咬其他东西都是一种发现游戏,从中可以体验到各种物品的软硬度、质地、温度和味道。 除了生理原因,美国育儿专家还指出,情绪发泄也是导致宝宝咬人的重要原因。 表达不清,感觉受挫。当孩子说不清自己的要求时,经常会因为急躁去咬人。这种情况下,你应该耐心教他用正确的语句说出想要什么,也可以给他一些可以咬着的东西。引起注意。不会说话的时候,孩子常常用咬人来吸引你的注意
在教育学中有个“5+2=0”的理论,说的是每星期中2天的家庭周末教育失败会抵消前5天在幼儿园的所学。十·一长假即将来临,在这个长长的假期,父母、家人,是宝宝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你要尽量避免几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不良生活习惯 案例:在幼儿园里,一个宝宝在所有的苹果中挑了一个最大最好的,老师要她把苹果给别的宝宝时,她说:“昨天妈妈说,最好的给我。” 点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中国的一句老话,它蕴涵着一个深刻而往往被年轻父母们忽视的问题———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过渡期,它将跟随影响孩子的一生。 在孩子生活的早期阶段,固有认识和行为习惯比较少,因此要培养孩子建立新的、正确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就比较容易。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不适的教育观念 案例:尽量让孩子多学一些特长,开始不喜欢,慢慢地培养兴趣,也
从女孩与男孩的差异看——养育女孩 说起女孩与男孩的差异,一位养育过一儿一女的母亲很有感想: 在我成为母亲之前,我曾坚定地认为,小男孩和小女孩之间区别是不大的。但当我有了一个女儿之后,我对自己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为我的女儿还不到2岁,她就开始抱怨她的小袜子上没有花。我从来没有告诉过她带花的袜子更漂亮,但不知为什么她就是喜欢带花的袜子。 当我又有一个男孩后,我以前的那种观点彻底被我自己推翻了。一开始,我坚信我的教育可以令我的儿子与众不同,他不会像其他的小男孩那样调皮、富有冒险性。于是,我不给他买手枪玩具、不让他看带有暴力镜头的电视节目、不给他买任何与打架有关的玩具。然而,儿子还是喜欢玩一些打斗的游戏,他甚至把香蕉当做手枪来瞄准我、把我的吹风机当做冲锋枪来玩…… 事实正如这位妈妈所说的那样,从妈妈受孕之日起,决定性别的那条染
幼儿到底是怎样学习的,作为一名父母也好,教师也好,我们都需要明白幼儿是通过哪些途径学习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并非所有人知道其中的途径。相反教师和父母往往重视某一个具体途径而忽视了其它途径的运用,这种做法某种程度上极大的影响着婴幼儿后期的发展。 下面的总结只是一个简单的说明,并非系统的理论阐述: 1、刺激-反应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父母最常用的识字策略即是如此,通过反复出现字卡,不断强化,建立一种条件反射和联系,这是心理学中行为主义的最典型的做法。而这种做法显然对世界教学的影响深远,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的实践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反复的练习,提高认知能力和认知的容量。 结论:如果孩子在家中得不到足够的刺激,就会落后于其同岁的孩子,但是如果刺激过多,一连几小时用抽认卡操练婴儿的父母有让孩子过载的危险。孩子学得
执拗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大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可爱顺从的小宝宝逐渐变得执拗起来,不太听话了;有时你让他向东,他偏向西,带有一种故意性。基于此,家长们采取了打、罚、哄、物质引诱等方法,但效果也只体现在一时一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出现了副作用。那么运用哪种行为规范、采取何种沟通方式,才能处理好此类问题呢?对此需要认识以下几点: 儿童心理分析: 我们知道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的,人的意识就是人脑对特定物质生活环境的反映。孩子从婴儿到幼儿,大脑开始有一个大的运动过程,换言之,孩子开始用自己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去看待世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童心、童趣。成人认为孩子执拗,相反,在孩子眼中家长倒有可能是执拗的,这关键是个理解、沟通、引导的问题。家长和孩子需以平等的地位相处,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循序渐进地使其明是非、知曲直。 举例来说,让一个4岁的孩
对幼儿而言,幼儿园是一个充满陌生的环境,心理上的杀戮战场。因为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分离焦虑”是在幼儿园产生的。 有些小儿不愿意入托,总是哭闹甚至拒食,家长怕委屈了孩子,结果是送送停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孩子长期不能适应集体生活。 遇到这种情况,按以下几点来做当可以解决问题: 1、必须坚持天天送去,态度要坚决,要说“明天该去幼儿园了”,不要说,“明天去幼儿园好不好?”也不要哄骗孩子或者答应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即使孩子天天哭闹也不能动摇。 2、把孩子送到班里立刻转身走,班里老师是有办法安慰孩子的。不要两眼泪汪汪,一步三回头,这种焦虑不安的情绪会感染孩子,使他更感到害怕和孤独。实际上,孩子哭几天就会好的。 3、若有可能,开始几天您可以稍早一点接孩子,以免只剩下1—2个人时,增加孩子孤单、想家之情。 4、如果您
场景再现: 几个妈妈关于孩子早熟的问题头疼不已,她们在QQ上展开这样一段对话。 邀月:“前段时间我儿子问我:男生和女生睡觉就可以生宝宝,爸爸和妈妈睡生了我,为什么我和妈妈睡没有宝宝呢? 搞得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啊!” 憧憬:“我也很想找这方面的知识来看,有一次,我跟孩子出去,看到狗在交配,他对我说它们在交配呢。当时我都愣住了:才9岁,就懂啊?!” 我为卿狂:“我家小女也是。有次说到人是怎么来的,她竟然会说是精子跟卵子的结合,弄得我都不知怎么说才好!” 岁月如歌:“我儿子问我怎会有BB?我说人结婚了就会生BB,他说,那肚子怎么知道要生BB啊?!” 傲雪寒梅:“我儿子情人节那天问他爸爸为什么不送礼物给妈妈呀?他爸反问他,那你送什么礼物给妈妈呀?他说,我是
幼儿时期是决定个体性格形成的主要阶段,在以后的社会化过程中,除非经历重大变故,个人的性格一般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而个人的性格和品质决定其行为方式以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所以,注重对幼儿的性格培养,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出现了一些有悖于性格培养的情况。 教条的约束 在家庭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方式仍然被广泛地使用着。孩子受着过多教条的约束,总是接受一些“不许怎样”和“应该怎样”的信息。儿童时期,是个人开始接触外界,对周围环境产生信任感,同时培养创造性和独立性的时期。过分地压抑儿童活动,容易使他们产生保守心理、怀疑心理和不稳定感。有关中国民族性的研究表明:中华民族的内向型心理与中国传统的教育特色相关。传统中国人是内向型的,缺乏扩展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过早、过多的智力开
怀孕早期,胎儿完全依赖母体提供甲状腺素,如果孕妇缺乏碘正值胎儿脑细胞分裂发育期,会严重地阻碍胎儿脑细胞成熟,使得智力迟钝或运动神经不协调,偶尔伴有识别功能的障碍等。 严重缺乏时,就会造成痴呆症。 胎儿器官系统发育与所需营养素 胎儿周数:2-3周 器官系统发育:血液循环开始、甲状腺组织、肾脏、眼睛、耳朵 所需营养素:均衡营养 &n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家长只注意到如何满足孩子物质生活方面的要求,然而在心灵方面却很难走进他们的心里,由此现代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近年趋升,但家长和老师对此病仍无多大了解,以为孩子只是在耍“酷”。其具体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反抗父母。孩子在童年一般都很温顺,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慢、梳头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 2、似病非病。孩子一般年龄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如有的孩子经常说头痛头昏;有的说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迹象。 3、讨厌环境。可能在学校
幼儿园生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关键转折期,当他走出围着他转的家庭,走进集体,开始了他的新生活时,由于幼儿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幼儿新入园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家长应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以尽快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 入园焦虑: 研究发现,幼儿入园焦虑一般为分离性焦虑,持续时间通常是13个月。有的幼儿一开始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对新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而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他们开始想家,开始哭闹;有的孩子一入园就表现为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有的孩子则整天眼泪汪汪,神经质地自言自语“我要回家,我要妈妈”;还有的孩子甚至会表现出生理上的种种不适,如头痛、肚痛、尿频等现象,一回家症状马上消失。孩子这些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表现如不及时加以纠正,会严重影响其正常学习和生活。 产生原因:
我们的专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孩子做什麽事的时候,我能看出来他的心里其实挺着急的,但是行动上却慢的要命。不知道这是为什麽?该怎麽办?专家的回答是这样的:有许多孩子存在心里着急而行动上不急的问题,他们心里知道学习重要知道要学习,只有学习好才能实现理想。可是他一天到晚地学习,学习效率很低。没有实际行动。家长真是不清楚孩子到底是想学习还是不想学习。 专家特别指出:如果孩子面临考试时会表现出紧张情绪,焦虑、恐惧、心悸、失眠等症状,家长以为是情绪问题,其实是孩子的行为问题。首先是孩子平时复习量不够,考试时试题不会当然紧张。而平时做题少,又是因为动作慢,时间不够用。还有的孩子爱看书但不爱写字,就不能将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那么,我们首先要解决孩子的行为怎么才能紧张起来的问题。当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时,家长和孩子都会非常着急,但家长只顾说孩子,反而使孩子产生厌烦情
早餐时间,总是七八个妈妈凑在一起谈天说地,交流育儿经验。这一天的话题是关于的早教开发。她们纷纷交流给宝宝买各种各样的动画片光盘,问到我时,我告诉她们,我给宝宝买了很多很多书。其中一人不解地说,“你为什么不给宝宝看动画片和光盘呢?那声音、动画色彩多刺激他的感官发育啊。 ”可是现在感官刺激还少吗?电视里没完没了的动画片,光怪陆离的广告,除了对视力的担忧,我更担心的是因为视频媒体更直接更有冲击力而会影响宝宝对书的兴趣。我们这一代还有已经成长起来的后80年代,受到快餐文化的影响还少吗?实际生活当中真正爱书爱读书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总的感觉是浮躁,很浮躁。 我说,我不想让我的宝宝成为一个整日沉湎于电视的小眼镜,要培养宝宝对书的兴趣,书是任何形式的媒介都不能代替的。但是在她们热烈的讨论声中,我的声音显得那么微弱而渺小。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时期的“泛灵心理”乃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倾向。在幼儿心目中,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的活物。 “泛灵心理”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是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孩子们所表现的“泛灵心理”行为,是不能用简单的“模仿”与“想像”解释的。 利用幼儿“泛灵心理”对幼儿教育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家长和老师应善于将物“拟人化”,以激发孩子的“泛灵心理”,让孩子把外物同化到自己的活动中去。例如孩子在做游戏时,教育孩子不要把墙壁弄脏,不要把小凳子弄坏,可以对孩子说:“小凳子如果被摔了,一定会很疼的,如果把它的腿弄断了,走起路来多难受啊!”也可以说:“墙壁可爱卫生了,如果你把它弄脏了,它就不跟你们交朋友了。”孩子
和1岁大的宝宝交流是一件复杂事情,虽然你又是解释,又是比划,可他好像根本没听懂,照样我行我素。这不是你的表达能力出了问题,很可能是你没有选择那些小宝宝容易理解的词汇。 昨天我亲眼目睹尧尧把我新买的牙刷扔到马桶里,我生气的对她说“你不能这么做。”。谁想到今天我又把新的牙刷买回来,而它的下场和昨天那支完全一样。我又生气又沮丧,觉得自己没法和女儿沟通,和她说什么都好像听不懂,难道是我的表达有问题? 相信很多一岁宝宝的妈妈都面临着和我相似的问题:如何让宝宝听懂我们的话?其实,别看宝宝已经1岁了,其实他还不会使
带过小班的老师都知道,在接手新班时总会遇上这样的问题——怎样让新入园的孩子尽快地适应这陌生的环境呢。我经过了反复思考、实践,并参考了一些教师的先进经验,对新生入园工作又产生一些新的想法。 一、入园前的家访工作 新生入园前老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家访是肯定的必不可少的,以前,我们家访工作通常是与家长交谈为主,向家长了解一些孩子的情况,而忽略了利用这个时机亲近孩子,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可亲的形象,刚接手新班时,我在家访前设计了一套家长问卷,用问卷的方法来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性格、喜好等,在家访中当家长填写问卷时,我们就把孩子拉在身边,搂在怀里或和孩子交谈,甚至于做游戏,直接接触孩子、了解孩子,以使孩子在入园前就和他们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而在家访结束后,我们将家长问卷汇总、整理、统计,很容易就能找到班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与幼儿的个体差异,这样也为制订
当你的小宝宝终于可以一个接一个地从1数到10的时候,他自己很高兴,你更是欣喜若狂。赞扬的话马上脱口而出:“你太聪明了!”当然了,你是想使他建立起自信,但是,这确实是一个最好的对孩子的回复吗?事实上,有80%多的父母相信夸奖小孩子是必须的,这样才能使孩子们对自己感觉良好。但是,一味地夸奖孩子们聪明会适得其反,因为调查表明这样做将使孩子们害怕失败。 自信是由于征服了一些难于征服的事情才产生的,并不是因为总被夸奖而建立起来的。这种观点好像与常规的育儿理论有些矛盾。怎么样才能使疼爱孩子的父母忍得住不去夸奖孩子精致的画呢?当小孩子最终一脚把球射入球门的时候,父母怎么可能抑制住自己不大声欢呼呢?其实,父母并不必须完全抑制自己。事实上,每个孩子都需要夸奖,而且是很多的夸奖。你热情的回应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掌握更多的技能
家长看待儿童智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家长了解儿童的智商是必要的。通过了解儿童的智商可以了解自己孩子的智能发育情况,并针对其不足,进行有效的训练。 ②智商代表儿童的智力潜能。他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目前有许多家长对自己子女智力情况评估是错误的,只有15%的家长对自己子女智力情况的评估是正确的,符合心理测验的客观结果。而有许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主观评价远远高于孩子的实际水平。而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智力潜能认识不足。了解孩子的智力潜能,可以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依照其优势进行发展,这种训练直接影响着家长的期望在孩子身上实现的程度。 ③了解孩子智商分数,可对其智力充分利用。孩子的智商分数是一个总的分数,他代表着一个人的综合智力,而每个人的智力发展在不同的方面是不平衡的。所以,家长还应了解孩子在语言方面,算术方面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了解这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入园入托
教育
性格心理
智力开发
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