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个月婴儿用的食物
    六个月婴儿用的食物

      六至八个月婴儿用的食物      这样新鲜而能被切碎或搅成糊状的食物,再加些水或酸奶,混合均匀。可将水果或蔬菜削成条棒形给婴儿吮吸,例如胡罗卜条。去掉鱼或肉类的脂肪和皮,烤或蒸熟,去骨再剁碎。    鸡肉糜、鱼肉糜、搅碎煮鸡蛋    开始用手指拿食物      用芝士或香蕉和面包做成各种形状的手指食物,是婴儿吮吸和食用的理想食品。

  • 成为3Good宝宝的6个理由
    成为3Good宝宝的6个理由

    3Good就是体质好、智商高、情商高,养育这样的宝宝是每个父母梦寐以求的。   从宝宝呱呱坠地起,我们就可以通过游戏或运动等方式,朝着3Good宝宝的方向,精心规划宝宝的未来。专家们为此提出了6条合理化建议,帮助我们实现造就3Good宝宝的梦想。   Step1:宝宝不足6个月时,您可以在换尿布时,轻轻弯曲他的膝盖,拉直他的腿,这可能是孩子一生中最早参与的健身操了。同时您还可以跟宝宝喃喃细语一番,作一些情感上的交流。   Step2:鉴于婴儿的脑袋相对较大(接近其全部身长的1/4),其背部和颈部的肌肉承受重力显然过大,故您不妨每天三次让他面朝下地抱着他,强化他的颈部肌肉。这为今后孩子参与更多、运动量更大的游戏作好准备。   Step3:宝宝7~8个月大时可以在床上训练爬行,“满床爬”不仅锻炼了宝宝全身的肌肉和骨骼,而且让宝宝比静卧不动时

  • 打屁股揪耳朵 不能小看的身心伤害
    打屁股揪耳朵 不能小看的身心伤害

    实际上,滥用体罚不仅会破坏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亲密感情,还容易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使孩子变得缺乏自信、充满挫折感,一些孩子还容易因此而产生逆反心理,都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      俗话说,“老虎屁股摸不得”。可是,孩子的屁股呢?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屁股肉多、没有大的血管和神经,所以,孩子不听话时,家长就打孩子的屁股。而儿科专家却指出,打孩子屁股除了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外,如果打的位置不对还很容易造成孩子肾周围血肿、肾出血,更有甚者还会导致孩子瘫痪。      打屁股导致肾衰报道屡见报端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小时候被父母打屁股是很平常的事。但有媒体曾报道说,湖北省武汉市一位8岁小男孩,由于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在被其父连打四十余下屁股后,竟出现了臀部肿胀、发烧、嗜睡、尿少等症状,最后竟然抢救无效死亡。无独有偶,北京、四川日前也出现了打屁

  • 1-2岁宝宝的语言
    1-2岁宝宝的语言

    1~2岁幼儿的语言发育特征是什么? 1~1岁半 (1)能说出家庭日常生活用品的名称,如毛巾、电视机、脸盆等。 (2)要某一物品时,能说出名称并用手指出。 (3)每月都能多说一些词。 1岁半~2岁 (1)能说2个或3个词组合的句子,如“喝牛奶”、“妈妈上班”。 (2)能用几个简单的词提问题,如“这是什么?“皮球呢?” (3)用“不”或“不要”来表示否定。 (4)能发出以p、m、n、b、w和h为声母的词。 &nb

  • 如何让宝宝的听力更灵敏
    如何让宝宝的听力更灵敏

    听觉训练10条     1、从宝宝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开始,妈妈就可以给宝宝玩一些能发出柔和声响的玩具。柔和、缓慢、优美的声音会给宝贝带来轻松愉悦的感受。让宝宝产生安全感。     2、与日常活动有关的各种声音,如走路声、开门声、流水声、炒菜声、说话声、物体碰撞声等等,都没有必要回避宝宝,这才是给宝宝营造一个真实的、有声的世界。     3、照顾宝宝的时候多跟他说话,尽管他还听不懂,但可以让他感受言语节奏和语调。     4、宝宝哭的时候,要给予言语的安慰:当他清醒时,放些优美音乐促进他的听觉发展。     5、宝宝到了3个月左右,对声音有了定向反应,可以在他周围的不同方向喊他,或用玩具训练他转头寻找声源。     6、常带宝宝到动物园、公园等自然环境中去,聆听鸟声、动物的叫声、流水声等,都可以促进听觉的发育。     7、当宝宝开始咿呀学语时,要给他一

  • 孩子的语言能力怎样发展
    孩子的语言能力怎样发展

      1岁大孩子的父母在公园或操场碰面闲聊时,常常会谈起:谁家的孩子已经先学会了走路,谁家的孩子学步也许要迟些,而谁家的孩子看起来根本不想学走路。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言,有没有学会走路是一目了然的事,因此父母之间拿孩子学步作比较也是很自然的。学习语言对于2岁至3岁大的孩子而言也是如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父母常常拿自家孩子在识字方面的进步与他家孩子比较,想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属于正常水平,还是领先或落后于同龄的孩子。经过比较,家长们发现孩子在语言能力的培养方面,无论是起步还是时机,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与孩子真实的语言理解能力或许有关,或许毫无关系。   要点:“每个孩子都有其学习语言的独特方式。”   有些学步幼儿能快速掌握大量的词汇,年纪小小,词汇不少,令亲戚朋友啧啧称奇,印象深刻。毕竟,再也没有什么能比从孩子的嘴里蹦出一个很难的词语更能令

  • 自己睡,从多大开始
    自己睡,从多大开始

    对很多年轻父母来说,让宝宝单独睡,就如同又一次“断奶”一样,其过程艰难而又令人揪心,然而,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睡眠空间,对孩子的成长又非常重要。那么,孩子到底多大和父母分床合适?   身为一家日本服装、家居用品跨国公司驻北京的首席代表,罗薇整天脑子里塞满的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外加EMBA的课程和其它的充电计划,直到冲破36岁大关,才下决心要宝宝。享受着迟到的母爱,她把office以外的分分秒秒都给了儿子。每每说起儿子黏着自己,罗薇脸上就挂满了幸福。忍受不了儿子撕心裂肺般的哭声,在200平米的套房里,她平和地接受了儿子睡在自己身边的事实——拍着、哄着才能入睡,有时,儿子还要搂着妈妈。转眼间,儿子5岁了,罗薇想锻炼孩子自己睡,小家伙哪肯就范?非要妈妈陪在身边,而且一睁眼,没见着妈妈就大哭不止。看着儿子缠缠绵绵的样子,罗薇内心曾经荡漾的温馨与甜蜜多多少少抹上

  • 新生儿斜颈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斜颈是怎么回事?

    有的新生儿出生时好端端的,但在生后10~20天常常出现脖子歪向一侧,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孩子的病侧颈部有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直径大约2~3厘米,质地较硬,可以移动,触之不痛,表面皮肤正常,抚之不热。孩子的头向有肿块的一侧倾斜,病侧耳接近锁骨,颜面不正,下颌及面部转向无肿块的一侧,形成斜颈。     引起斜颈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有先天遗传因素,有接生手法不当,大多属肌肉病变的结果。斜颈的病理变化为病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分娩过程中由于胎儿的位置不正常,如一侧颈肌特别是胸锁乳突肌在出生时可因胎儿的位置不正常,致肌组织呈结缔组织化,缩短而不能伸展,或由于胸锁乳突肌在分娩时受强烈牵引损伤而发生血肿,多见于臀位分娩或分娩时肩娩出困难。     有些先天性遗传因素如家族中有导致子代胸锁乳突肌挛缩的基因,可引起先天性斜颈。各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如第一颈椎与后头骨相接合,

  • 3-4岁孩子的生长发育
    3-4岁孩子的生长发育

    3—4岁的孩子,体格生长仍较缓慢而平稳,一年的体重约增加2千克左右;身高一年增长7厘米左右。这个阶段的孩子,多数看起来似乎较以前要稍微瘦了些,这是正常现象。??这个年龄的孩子,语言发展非常迅速,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希望和要求,反映自己的需要和意见等,并能说出周围事物的形态和名称。??这个年龄的孩子,有较强的独立愿望和独立生活能力,能够自己独立地穿脱衣服、叠小被子,还可以自己洗手绢、袜子等。他们不但这样做,而且还以“自己长大了”、“自己的事自己做”引为骄傲。??3—4岁的孩子在与人交往时,会产生主动协作的精神,遇事想征求父母以及年龄比自己大的孩子的意见,乐于服从别人的命令,能够同小伙伴一起游戏,渐渐地懂得关心朋友,而且渐渐具备等待、分享和互相谦让的能力。但他们也很有主见,有时甚至表现得很固执和任性,这是因为他们正处在个性形成时期。这个年龄的孩子想象力发

  • 怎样发展新生儿的智力?
    怎样发展新生儿的智力?

      婴儿从一开始就有一定的觉醒,能对感官刺激作出反应,因此要鼓励他发展探索的兴趣。例如,你把你的脸和一些明快的物体放在他的眼前,这样他就可以用眼看,用手指摸,也就可以从感觉中学习。    留意使婴儿感兴趣的东西(如你的头发或奇怪的响声),鼓励他接触这些东西。    不要把太多的东西放在小床内或周围。过多的刺激只会使他厌倦。    倾听他的哭声和低语,及时做出反应。

  • 莫把脑瘫当缺钙
    莫把脑瘫当缺钙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小儿脑瘫康复科主任医师张庆松忧虑地说,不少家庭因对婴儿缺钙与脑瘫知识缺乏了解,往往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张庆松主任医师介绍说,脑瘫即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引起的中枢性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婴儿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抬头、翻身、握物、坐立等发育落后,家长常称之为“软”。姿势异常最常见的是头后仰、眼斜视、上肢内旋手后背、下肢内收踮脚尖等。患儿母亲多有难产史,孩子出生前后也多有缺氧、窒息等情况,多数患儿伴有智力低下。据国内最新资料统计,小儿脑瘫患病率为1.92‰。   很多家长以为,缺钙的孩子才“软”,于是盲目给早期脑瘫患儿补钙,因而延误了治疗。其实,小儿缺钙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异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与脑瘫有本质的不同。佝偻病在婴儿时期的主要表现为哭闹、易惊、多汗等,绝对没有姿势异常

  • 新生儿及其分类
    新生儿及其分类

      新生儿脱离母体进入外环境,各个方面都有一个逐渐适应环境的过程,要特别注意新生儿的护理和喂养。新生儿期是一生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阶段,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新生儿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最常用的是依据胎龄分类和依据体重分类。   (1)根据胎龄分类:   ①足月儿:指胎龄满37周至42周的新生儿。足月儿各器官、系统发育基本成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②早产儿:胎龄满28周至不满37周的新生儿。早产儿尚能存活,但由于各器官系统未完全发育成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各种并发症多,因此要给予特别的护理。   ③过期产儿:胎龄满42周以上的新生儿。过期产儿并不意味着他们比足月儿发育的更成熟,相反一部分过期产儿是由于母亲或胎儿患某种疾

  • 巧为孩子养护眼睛
    巧为孩子养护眼睛

    儿童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对眼的养护尤为重要。这里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护眼方法,父母不妨给孩子一试。     养目:平时注意膳食均衡,做到粗细搭配、荤素搭配,保证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补充,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海产品等,少吃糖果及甜食。      极目:早晨在空气清新的地方,自然站立,两眼先平视远处的一个目标,再慢慢将视线收回,到距眼睛35厘米的距离时,再将视线由近而远转移到原来的目标上。如此反复数次,然后再进行深呼吸运动,对调节眼功能有一定好处。      熨目:每天早晨或睡前,取坐姿或立姿,闭目,两手掌快速摩擦发烫,而后迅速按抚于双眼上,这时眼晴会感到有一股暖流。如此反复数次,可通经活络,改善眼部血液循环。      浴目:以热水、热毛巾或蒸汽熏浴双眼,每天1~2次,每次5分钟左右。也可结合洗脸、喝热开水时进行,也可单独将菊花、竹叶之类的中药水

  • 4-6岁小儿注意力的发展
    4-6岁小儿注意力的发展

    许多年轻的家长经常抱怨他们的孩子坐不定、立不定,每件事都只有5分钟的兴趣,因而怀疑孩子是否得了多动症。 孩子的这种表现恰好反映了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注意就是人的心理活动集中在一定的人或物,它包括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有意注意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注意,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做到。无意注意则是自发的,不需要任何努力的。譬如幼儿园教师教小朋友画画,这时就需要有意注意,小朋友要仔细地看,认真地画。突然窗外响起了鞭炮声,小朋友的注意会不约而同地转向窗外,这就是无意注意。正是这种无意注意干扰了有意注意,使老师的上课内容不能进行下去。在婴儿时期以无意注意为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内容的丰富,活动范围的扩大,

  • 1岁半至2岁幼儿的生长发育
    1岁半至2岁幼儿的生长发育

    19个月幼儿的生长发育 宝宝现在各方面都更为成熟了,他(她)已经知道做什么事爸爸妈妈会生气,有了一定的是非观念。宝宝会发现一些看起来明显错误的事物,比如:当你故意把长颈鹿叫做斑马,把鼻子叫做嘴巴,宝宝就会因此而开心地大笑,宝宝很喜欢纠正大人的错误。他(她)也能发现自己的布娃娃掉了一只鞋子,发现墙上多了一块污渍,这说明宝宝的观察能力也提高了。 宝宝的词汇不断丰富,19个月的宝宝一般都能说20至30个词语,语言能力强的宝宝说出的词语可能远超过100个,有时还会说出你并未刻意教过他(她)的词,令你惊讶不已。很多宝宝已经会把两个词语组合在一起用了,并更多地自言自语地说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话。 别看宝宝年纪小

  • 0~18个月听觉发育的规律
    0~18个月听觉发育的规律

     0~18个月宝宝听觉发育规律      0~3个月      刚出生的宝宝,中耳里还有羊水残留,几天后才能被完全吸收,此时宝宝并不能听到微弱的声音,但能听到较大的声响。   如果突然出现60分贝以上的声音,宝宝很容易受惊吓,会全身抖动、眨眼、皱眉头、前臂急速屈曲、两手握拳、哭闹、喘气甚至停止进食。      4~6个月      宝宝开始能辨别妈妈的声音。跟宝宝说话时,他可能会用眼睛注视你,或专注于听你的声音而停止其他动作,头转向声源,表现出对熟悉声音有感知的能力。      7~11个月      宝宝能主动向声源方向转头,也就是有了辨别声音方向的能力,听到妈妈哄逗的声音,可发出笑声,有的宝宝甚至会听从妈妈的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1岁~1岁半      宝宝能按听到的语言做出反应,当问到“鼻子”、“眼睛”、“嘴巴”在哪儿时,会用小手指出来

  • 幼教关键是要用心-幼师教育
    幼教关键是要用心-幼师教育

    本文,主要想向大家通报我所了解的我们幼儿教师队伍目前的一些突出情况和问题。我们伟大的幼儿教育事业要靠广大的幼儿教师进行下去,因而,在这里,我们谈论这个主题便具有不小的意义。  我一直在思考,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水平和特点的人才适合当幼儿教师?现在的幼儿教师队伍里,是不是还有一些人没有把工作干好,属于不合格的幼儿教师?  考察现实,与很多的幼儿教师接触,看他们组织活动,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等等,等等,我发现,情况在不少方面令人忧虑。  下面,我列举几个事情,并附带表达我的一些看法:  前些时期,有所幼儿园请了我们一批人去对他们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我们扎扎实实在那里蹲了七天。评出来的结果有点耐人寻味——获一等奖的两位教师,一个没有学过幼教,过去搞体育,因随爱人调动转入该园,进园没几年,但她肯学习,进步很快;另一个从幼师学校毕业,进园只有两年,

  • 宝宝学步的最佳时机别错过
    宝宝学步的最佳时机别错过

    —般,宝宝在11个月-1岁8个月期间开始学走都属于正常年龄范围。具体到每个宝宝身上,学步的早晚又各不相同。但要判断宝宝学步的最佳时机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宝宝想迈步的时候,一定是在支撑物的帮助下进行的,支撑物可以是成人的手、床、沙发、凳、小桌等。  ·当宝宝刚刚能够离开支撑物独立站立日寸,父母切忌急于求成让宝宝马上独立行走,而应让他继续在支撑物的帮助下练习走步。  ·当宝宝离开支撑物,能够独立地蹲下、站起来,并能保持身体平衡时,才真正到了宝宝学步的最佳时机。  由于蹲下、站起并保持身体平衡需要一定的腿部力量作保证。因此,父母们应在婴儿学步前采用游戏的方法锻炼宝宝腿脚部力量,以增强他的腿部肌肉力量。同时,多吃含钙食物,以保证骨骼发育正常。

  •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

      那些蛮横的孩子的父母可能不想听到关于孩子为何不礼貌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幼儿期的家庭教育对孩子上学前的“行为异常“有重要影响。 发表在1月号的《美国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研究》上的报告指出,通过对6岁幼儿进行研究发现,在家里得到溺爱的孩子在学校更易有纪律问题。 这是通过对生活在宾尼法尼亚的匹兹堡的310名低收入的男孩研究得出的结论。他们有一多半是白人,36%是非洲人,剩下的是西班牙人或不同种族背景的人。   研究人员通过比较父母和老师对孩子行为所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起主要作用。 匹兹堡大学的Daniel S. Shaw博士同路透社健康中心谈到,那些在家里没有得到好好照看的孩

  • 22-24个月宝宝发育监测-社交行为
    22-24个月宝宝发育监测-社交行为

    ●社交行为发育水平   1.不需大人帮助能自己用勺吃饭,只洒出少量米粒。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体验,如说“我在看书”或“我在洗脸”等。   3.推动玩具很灵活。   4.会帮助别的小朋友放好玩具。   5.拿玻璃杯等易碎的物品知道要当心。   6.当看到镜中自己的影像时,如果问他“那是谁?”他会用自己的名字来表示自己。   ●居家测试方法:   分别问宝宝一些常见用品的用途,比如碗、笔、板凳、球等。   贴心提示:宝宝能说出3种以上物品用途即为通过。   ●促进发育方法   1.认识自然现象   经常带宝宝到大自然,并不断向宝宝提出问题,引导他仔细地观察、比较和记忆。如早上出太阳后,天变得很亮;傍晚太阳落山了,天色变暗;天气经常会有变化,有时晴天,有时阴天,有时炎热,有时寒冷,有时刮风,有时下雨,有时下雪,有时打雷,有时闪电……培养宝宝在观察中